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鲁西南四平调剧:一个从花鼓戏到板腔体剧种的案例
作者:贾建伟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四平调剧 花鼓戏 音乐分析 名称 生存现状 
描述:鲁西南四平调剧是一个地方性剧种,主要流行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接壤的区域,唱腔以板式变化体为主,间或使用一些有固定唱腔的小调。四平调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形成,它的前身是流传于以上地区的花鼓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豫剧、评剧、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本文所包含的研究内容有: 一、对四平调剧由花鼓戏向板腔体剧种演化的音乐手法分析。这一部分从音乐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四平调剧的特点,并从中梳理出四平调剧高于其前身花鼓戏阶段的戏曲音乐因素。其中,唱腔音乐是从落音、共性乐汇、句式和腔节结构、板眼律动、旋律变
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长沙市F幼儿园大二班为例
作者:夏雨琦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描述: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长沙市F幼儿园大二班为例
长沙花鼓戏的音乐略述与演唱探究
作者:李悦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关键词:演唱特点 长沙花鼓戏 声腔改革 民族声乐 音乐特点 
描述:长沙花鼓戏作为湖南省影响最大的花鼓剧种之一,其唱腔丰富,地方特色鲜明,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鲜明的艺术风格,长期流传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爱。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生存危机,尤其如戏曲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陷入了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中国音乐学界探讨的热点。因此本文选择长沙花鼓戏为研究对象,阐述该剧种从起源至今的发展历程及趋势,从而研究其音乐的特点以及演唱特点,从中探索与近代民族声乐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和
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
作者:李环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中国中指 长沙花鼓戏 sol音现象 大筒伴奏 
描述:长沙花鼓戏音乐中有两个典型的中立音↑sol, ↑re。在中国大陆,有专家对它们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长沙花鼓戏音乐中的↑sol、↑re是由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引起的。↑sol, ↑re 是由于左手中指按弦时的特殊压力造成的。正因为它们是由中指压弦造成,所以专家们把这个特殊的音位和指位叫做“中国中指”。 大筒是长沙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它的构造类似于二胡,属于胡琴类拉弦乐器。 笔者对长沙花鼓戏大筒伴奏中的↑sol, ↑re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中指”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长沙花鼓戏音乐中↑sol, ↑
长沙花鼓戏中的方言运用研究
作者:邱丽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长沙花鼓戏 表现功能 方言运用 
描述: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随着国家开始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长沙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出现生机。长沙花鼓戏用长沙方言进行演唱,湖湘味儿浓。本文从运用的角度对长沙花鼓戏中的方言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把方言理论与花鼓戏实践结合起来,主要考察长沙方言在长沙花鼓戏中的运用情况,重点分析方言要素在长沙花鼓戏中的运用策略及其表现功能,并尝试探讨方言在长沙花鼓戏中运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简要介绍了长沙花鼓戏的流布区域、源流沿革、班社组织、剧目、
长沙传统花鼓戏用韵考
作者:彭婷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关键词:花鼓戏 音韵学 语言学 
描述:花鼓戏是湖南的传统民间小戏,常年驻扎在农村,曲艺风格贴近民众,韵味醇厚。其语言学意义表现在:口语化程度高,对一定时期内流行区域的方言有较多反映。本文以长沙传统花鼓戏剧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传统剧目28出,运用韵脚字系联法将统计得出的574个韵段进行分析、归纳,并辅助以谐音、相关度统计等其他方法,最后得出长沙传统花鼓戏韵部系统共十二部,含阴声韵九部,阳声韵三部。 本文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从音韵学角度,讨论了花鼓戏用韵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接着谨遵韵脚字系联法的步骤,第二章侧重材料分析,包括甄
都市文化视角下的沪剧与近代上海社会
作者:王馥梅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关键词:沪剧 都市文化 近代上海 西装旗袍戏 
描述:沪剧原为上海城郊的田头山歌小调,原称“本滩”。1920年,著名艺人邵文滨等将“本滩”改名为“申曲”,取申城之曲之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批文明戏演员转行加入申曲戏班,编演了不少时装戏、古装戏,其戏曲表演的形式日趋成熟。40年代,又有一批话剧、电影人士加入,从事申曲的编、导、舞美工作。1941年起,申曲改名为“沪剧”。从早期的“花鼓戏”到初入上海都市的“本滩”,从欲与京昆平分秋色的“申曲”到最终定名为“沪剧”,称谓的改变不仅反映了沪剧剧种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的不同心态,而且折射出沪剧发展史上与上海社会变化
邵阳花鼓戏音乐元素在湖南民歌演唱中的展现
作者:何俊轩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关键词:展现 湖南民歌 音乐元素 唱腔 邵阳花鼓戏 
描述:邵阳花鼓戏是湖南省地方小戏剧种之一,它以戏曲形态最迟形成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分为东路的“川调”、南路的“走场子戏”、西路的“小调”。邵阳花鼓戏也有其自己的唱腔规律,牌子、川调、小调都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邵阳花鼓戏的音乐元素在湖南民歌演唱中的展现也是颇为丰富的。其唱腔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二行当、三行当”、“祁剧花鼓戏班”、“成立花鼓剧团”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演唱特点。邵阳花鼓戏的唱腔元素,比如湖南山歌中出现的徵商调式的川调;湖南民歌小调中出现了邵阳花鼓戏的丝弦小调;每逢元宵佳节舞龙灯时所唱的
邵阳市花鼓戏剧团研究
作者:周薇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剧团 邵阳花鼓戏 剧目 生存现状 
描述:邵阳花鼓戏是湖南的一种民间戏剧,发源于旧时的邵阳县境内,流布于现在邵阳武冈、新邵、邵东、新宁、洞口等县市,以邵阳方语为戏剧舞台语言。文章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综合运用戏剧戏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邵阳市花鼓戏剧团作了详细调研。邵阳市花鼓戏剧团创建于1949年,是邵阳花鼓戏中艺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行当最齐全的演出团体,是目前存在的唯一一个演出邵阳花鼓戏的国营性质剧团。经过初建时的发展、文革中的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的繁荣发展阶段,现在剧团面临着生存危机。邵阳市花鼓戏剧团
远安县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向雳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远安县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描述:远安县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的丘陵地区,素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远安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封地,汉武帝刘彻置临沮县,北朝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名“远安”,沿用至今。远安县具有多元的地理面貌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故呈现出多元的文化表征。本论文通过对远安县文化遗产的调查,并在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解读该地区的文化特色。由于大量的文化遗产都存在于民间,具有不可再生性,若不及时发掘,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殆尽。本论文以远安县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研究框架